檢驗名詞說明


血液常規
• 白血球 (WBC)   4000-10000 x106/L
白血球的變化對於SLE來說,通常是代表感染或發病。白血球過高較可能是感染,白血球過低則懷疑為發病,但發病和感染常伴隨發生,且服用免疫抑制劑或類固醇的病人感染時也不見得會發燒。因此白血球發生變化時,如有感冒、咳嗽、腹瀉或肚子痛、小便疼痛或困難、皮膚紅腫或出現傷口等感染症狀,或是蛋白尿、水腫、關節痛、皮疹、頭痛等,就要趕緊請教自己的主治醫師。


• 血紅素 (Hgb)   11.0-16.0 gm/dL
血紅素下降即為貧血,貧血的原因有很多,有時會兩種或三種原因合併出現。SLE常見的貧血原因包括控制不佳導致慢性疾病的貧血;出血(腸胃、泌尿或生理期)、溶血或對鐵質吸收不良而導致缺鐵性貧血;溶血性貧血則是因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導致紅血球的破壞,可伴隨黃疸的症狀;慢性腎臟病的貧血,通常發生在腎功能已經有問題時,肌酸酐(Creatinine)長期處於2或3以上,就可能出現慢性腎臟病貧血。極少的狀況是長期素食而導致維他命B12缺乏、骨髓病變。


血小板 (Platelet)  150-400 x109/L
SLE比較常見的通常是自體免疫性的血小板低下(ITP、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);少數人一開始的表現為ITP,之後慢慢地發展成SLE;有時血小板低下是抗磷脂抗體症候群的表現。如有伴隨白血球、血紅素異常的狀況,可能需要做骨髓檢查以確定是否有骨髓病變。溶血尿毒症候群(HUS)和噬血症候群(MAS)則是少見的急症,患者通常住院,多併有發燒,與感染很不容易區分,乃因免疫系統活躍而混亂,分泌大量的細胞激素導致,通常伴隨白血球及血紅素的影響,可侵犯各個器官,需要緊急治療。



尿液檢查
• 尿液常規
紅血球 (RBC) 0-5/HPF、白血球 (WBC) 0-5/HPF、蛋白質(protein) - ~ +-、圓柱體 (Cast) hyaline cast 0-4/LPF,24小時蛋白尿<150mg。 
SLE的腎炎幾乎都會有蛋白尿,大量蛋白尿導致腎病症候群,尿液中如發現變形紅血球增加或圓柱體(透明hyaline圓柱體以外),通常代表腎絲球(腎小球)正在發炎。有時醫師會想知道24小時的蛋白尿,如做單次尿液的生化檢查,尿液中蛋白質除以肌酸酐的比值大約是24小時的蛋白尿,若腎炎惡化需住院時,則較方便收集24小時尿液,可較準確估計腎功能及24小時尿酸或電解質的排除量。




生化檢查
腎  臟
肌酸酐(creatinine,Cre): 0.5-1.2 mg/dL ,肌酸酐代表腎功能,也是所謂的尿毒指數,肌酸酐上升時通常腎功能已經有明顯的破壞。
白蛋白(Albumin): 3.7-5.3 gm/DL,提醒大家不必過度擔心蛋白尿的量,有時蛋白尿尚未明顯下降,如果血中白蛋白漸漸上升且全身水腫消除,其實代表的是病情改善,此外如果發燒或是感染都可使白蛋白下降很快。如果是腎炎導致白蛋白下降,除了和醫師討論腎炎的治療外,靜脈注射白蛋白可改善全身水腫的不適,但也應該轉介營養師的飲食衛教。
膽固醇(CHO)/三酸甘油脂(TG):腎病症候群導致血中白蛋白下降,持續時間久了以後,我們的肝臟為了製造白蛋白,連帶膽固醇、三酸甘油脂也一起製造出來,因此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就會高起來。
電解質:鈉/鉀,鈣/磷,如有腎衰竭的情況,醫師常會開立電解質的檢查,必要時也須轉介營養師衛教。



肝  臟
AST(GOT)/ALT(GPT) <40 IU/L,代表肝臟細胞指數。
ALP/GGT, 膽紅素(Bil),代表膽道指數。SLE病人的膽紅素過高時需考慮是否來自溶血。




血清檢查
補  體
C3 80-155mg/dL、C4 13-37mg/dL,感染或疾病活性上升都 可能會活化補體而被消耗,因此補體下降時要小心。

發炎指數
  紅血球沉降速率 (ESR) <20-30 mm/hr,發炎指數上升可能代表疾病活性增加或感染,而年齡增加、貧血及女性的發炎指數均會上升,因此這個指數每個人的差異大。C反應蛋白 (CRP) <1 mg/dL。急性發炎或是感染的幾個小時內CRP就開始上升。SLE比較特別的是大部分病人的CRP不容易上升,較高的CRP應懷疑是否感染,有時則來自血管炎、肋膜炎、心包膜炎的發作。


抗核抗體
抗核抗體 (ANA) SLE病人的 ANA幾乎百分之百是陽性,通 常愈高就代表愈有臨床意義,但並不代表疾病活性就一定越高,因此這個項目通常不會時常追蹤。其他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包括混合性結締組織疾病、硬皮症、乾燥症、類風溼性關節炎等,都可能帶有ANA。有些健康人尤其是老年人、慢性病毒感染、自體免疫性肝炎、自體免疫甲狀腺疾病或服用女性荷爾蒙者,體內可能會測出ANA。


抗雙股DNA抗體
抗雙股DNA抗體 (anti-dsDNA)是SLE的標誌抗體,如果是侷限皮膚的盤狀紅斑狼瘡或是藥物引起的狼瘡,此項抗體大部分都是陰性,因此堪稱SLE的11項指標中重要的指標,如果有大幅度或持續的上升,通常代表疾病活性上升。


抗磷脂抗體
抗磷脂抗體症候群的臨床症狀有血管栓塞、流產及早產,過去的實驗室指標為梅毒血清檢查偽陽性,現今的指標有三項:抗心磷脂抗體 (aCL)、Anti-β2glycoprotein-I (anti-β2GPI)、狼瘡抗凝血抗體 (LAC),這些實驗室指標有時是暫時性的,因此醫師通常須配合臨床症狀來做評估。血液凝固時間,如果有在吃抗凝血劑的話,醫師會追蹤血液凝固時間。通常將國際標準凝血時間比 (INR) 控制在1.5-2左右,如有重要器官的血栓則須維持較高的INR或加上服用阿斯匹靈,孕婦則必須改用注射的抗凝血劑,使用這類藥物需注意是否有出血傾向。


乾燥症
乾燥症病人大多ANA陽性,其成份來自SSA (anti-Ro)、SSB (anti-La)抗體,其中SSA也常見於SLE,與新生兒狼瘡有關,懷孕患者若有此抗體則必須與婦產科醫師討論是否需預防性治療。有時SLE患者可合併乾燥症,其診斷必須由淚水測試或唾液腺核子醫學掃描來確定,有時需要做唾液腺切片才能確診。須了解的是乾燥的症狀常因鎮靜劑、安眠藥或感冒藥而引發。


自體免疫甲狀腺疾病
SLE及乾燥症等自體免疫疾病患者,常合併自體免疫甲狀腺疾病,包括橋本氏甲狀腺炎 (Hashimoto’s thyroiditis) 或葛瑞夫茲氏病 (Graves’ disease),患者常帶有甲狀腺自體抗體,穩定的患者大約三至六個月檢查一次甲狀腺功能。


B型肝炎,C型肝炎
慢性肝炎患者體內常出現抗體,如類風濕因子、抗核抗體等,這些疾病本身也可以引起關節炎,少數人甚至發展出血管炎,帶原的患者應同時於肝膽科追蹤其肝炎病情。